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动力电池将迎“退役潮” 相关政策需加快落地
动力电池将迎“退役潮” 相关政策需加快落地2020年是我国动力电池的退役大潮,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的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GWh(约20万吨)。那
2020年是我国动力电池的退役大潮,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的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GWh(约20万吨)。那么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的表现如何呢?
整体上来看,我国在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政策及产业探索方面都有较大布局,但在实际的回收工作应用中仍然存在几个关键问题。
回收产业较为成熟
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较为成熟,目前已走到世界前列。
从政策上来看,我国很早便开始制定和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2016年之前关于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政策主要是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个别政策里,2016至2018年,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专项政策正式出台。2019年后,关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主要在于持续完善与试点推广。
从产业发展来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主要分为回收体系、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三个环节。
回收体系,是指将各相关主体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收集、运输等的统称。包含动力电池生产商、汽车生产商等相关主体,目前汽车生产商主要是采用“企业自建+合作共建”的方式探索回收。
梯级利用,是指将具有剩余电量的废旧电池应用到其他领域,简单点理解就是“玩具车用了还可以给遥控器用”,最大程度发挥退役电池的价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再生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冶炼等,提取钴、镍、锰等再生利用的过程。
目前,欧美日国家主要是在便携式电池和汽车启动用电池(铅蓄电池)等方面拥有详细的回收体系,但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方面既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在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拥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实际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在实际回收利用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回收层面面临着回收管理难、回收风险大以及回收费用高昂的问题。
1、回收管理难。回收的电池可能来自不同厂家、不同车型的不同型号规格,其成组和串并联的方式也不相同,内阻、容量等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回收整合过程中,较为棘手。
2、回收风险大。包括人身安全和货物安全,废旧电池的再利用涉及到电池的放电、拆卸、粉碎,稍有不慎便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破损和泄露也将会引发一系列危害。
3、回收费用高。动力电池回收工艺复杂且繁琐、对技术和专业性要求高,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点又少,再回收利用工艺还落后,使得回收成本超过商品价值。这便涉及到如何平衡电池生厂商、汽车制造商、消费者、以及环保机构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利益。
在回收以及再生利用环节中,存在几个关键问题和难点未解决。
1、关键技术缺失。回收的动力蓄电池进行再生利用时涉及到放电、拆卸、粉碎、分选、外壳回收等步骤,需要极高的技术和专业性,国内部分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企业单方面无法达成该水平,尚未有可以借鉴的企业。
2、标准不完善。主要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在电池外观、叠片、绕组等方面不同,这也增加了电池回收的难度。另外在可回收设计、梯级利用等环节国家标准制定进展较为缓慢。
3、企业主动性不强。回收体系包含的多个相关主体,比如动力电池生产厂商、汽车制造商在回收过程中,不乏有缺乏主动性、责任感不强的问题。
政策细则需加快落地
疫情爆发前有关平台曾做出预测,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规模预计约为20万吨,2026 年开始进入爆发期,达到66.28 万吨/ 年的规模,2026 年之后退役量逐年增长。
受疫情影响,国家加速了“新基建”的步伐,废旧电池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加快“新基建”步伐,而新能源充电桩正好在此范围内,随后中国电网、宁德时代、南方电网等多家企业宣布建桩。毋庸置疑的是,在未来几年我国的充电桩数量将有巨大增长,随着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将有望得到提升,废旧电池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3月23日,工信部印发《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文件从三个方面对动力蓄电池回收规范进行了完善。首先在回收方面,强调要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推广技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其次在梯次利用方面,提出要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建立梯次利用产品评价机制;最后在追溯体系方面,指出要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健全法规,督促企业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责任。
小结:
汽车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预测2020年将超过500万辆。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强化落实,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生产和销售商参与动力电池的回收,形成合理的电池回收机制;另一方面要出台电池技术标准,引导企业生产标准化动力电池,为日后回收处理电池做准备。
上一篇:深陷低谷,博郡距离回暖还有多远?
-
混合动力车优缺点2023-11-30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有缺点对比分析2023-11-30
-
本田证实2018年推出全新混合动力车2023-11-30
-
公安部:12城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023-11-30
-
动力电池独角兽宁德时代募资额较预期降了近六成2023-11-30
-
规范汽车投资行为 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2023-11-30
-
混合动力车用电气无级变速器的电磁解耦优化设计2023-11-30
-
汽车协会和电池联盟联合发布第一批《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2023-11-30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地补政策 补贴不超中央50%2023-11-30
-
河南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局 新版补贴方案鼓励里程更长、能耗更低车型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动力终极方案走向燃料电池 上海坤艾新成果或推动行业飞跃发展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警示:安全才是重中之重2023-11-30
-
习近平向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2023-11-30
-
2018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布2023-11-30
-
平安银行 电动车起火事件频发 工信部:正牵头编写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南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