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从C2C到聚合 从滴滴看中国网约车变迁史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9-06-25 09:05:56
热度:

从C2C到聚合 从滴滴看中国网约车变迁史6月17日,相关报道称,滴滴平台将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尝试做聚合平台。在滴滴APP中,除了原有的快车、专车等,会增加一个“第三方”入口,用

6月17日,相关报道称,滴滴平台将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尝试做聚合平台。在滴滴APP中,除了原有的快车、专车等,会增加一个“第三方”入口,用户可通过这个入口,呼叫第三方平台车辆。

滴滴官方回应证实此事,并称,今年5月23日,滴滴打车就已经在成都接入第三方平台“秒走打车”。根据第三方出行提供的运力情况,滴滴抽取的佣金不等,每单最低抽取10%。

当前,在网约出行领域,聚合模式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从价格大战到盈利危机,从C2C到聚合模式,这些转变背后是中国网约车发展的整个缩影。

一、滴滴的诞生

2012年,程维从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职位上离职,创立了小桔科技。一款名叫“滴滴打车”的产品也在此时应运而生。

程维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用两个月的时间上线滴滴软件。”但最初的产品是花8万元外包开发的,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上线后问题也非常严重,即使免费提供给出租车司机,也得不到认可。

一个偶然的机会,程维加入了一个微信群,由此认识一个猎头。2012年年底,猎头为程维找来了百度的研发经理张博担任CTO,推出滴滴打车APP,才彻底补齐技术的短板。

打车软件想要顺利推广,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找出租车公司谈合作。当时,北京一共有189家出租车公司,目标是两个月之内,让1000名司机用上滴滴打车APP。可是40天过去了,没有任何一家出租车公司愿意和滴滴签约。

出租车公司关注的问题是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既然在北京不好推广,那么就换个城市,程维想到了深圳。可是,到了深圳,面临的问题依然一样。

直到40多天后,程维接到了一个同事的电话,昌平的一家出租车公司愿意合作。随后的一个星期里,一连有4家出租车公司与他签约。

好不容易有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安装了滴滴软件,滴滴又开始面临没有订单的难题。幸而,2012年的北京雪特别多,在那些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滴滴的订单一夜之间过了1000单。

二、融资之路

此时,市场上已经有类似的打车软件,就看谁能更快一步占领市场,把业务结果变成资本。在A轮融资前,程维都没有见过投资人。他认为,投资人都是锦上添花的,没有雪中送炭的。一定要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去找投资人。2012年12月1日,滴滴获得了金沙江创投投资的300万美元A轮投资。

占据北京市场后,滴滴面临B轮融资,腾讯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马化腾几乎答应了程维和王刚提出的所有条件,包括不干涉公司业务的独立发展和不谋求控制权,只希望能占有更多的股份。2013年4月,滴滴完成B轮融资,腾讯投资1500万美元。

说到这里,滴滴必须感谢马化腾,在腾讯的主导之下,中信产业基金、淡马锡、DST、平安、中投等机构相继入股。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滴滴的整个融资进程中,腾讯几乎是全程参与:

2014年1月,滴滴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以及其他机构分别投资6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

2014年12月,滴滴完成D轮7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投资。

2015年7月,滴滴完成3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中国平安、阿里资本、腾讯、淡马锡、中投公司等。

2016年6月,滴滴完成了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苹果、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融资。

而这些融资也成为了滴滴在补贴大战中的坚实后盾。

三、补贴大战

滴滴在B轮融资之后,和快的开始了在抢占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在微信支付诞生前,快的打车因为有支付宝支持,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可以通过在线支付全部打车费用的打车APP。而腾讯利用具有大量用户基础的微信软件打破阿里对移动支付的垄断,于是微信5.0改版后,2013年9月份滴滴接入微信与手Q。

支付功能的建立正是双方砸红包抢夺用户大战的开端,最后演变成一场营销大战。

为了鼓励乘客用微信支付,滴滴给每个用户便宜5块钱,仅一周之内,订单就涨了10倍,到第二周订单涨了50倍。由于补贴,滴滴在短期内市场份额剧增,于是快的也开始跟进补贴。

双方便在身后资本的资助下,展开了红包补贴大战,直到到2014年5月份才告一段落。据双方公开数据,在历时近半年的补贴活动中,滴滴打车补贴规模超14亿,快的打车也补贴近10亿,堪称惨烈。

这场补贴大战也为双方占下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让双方都得到了疯狂的发展。补贴大战打完之后,除了快的和滴滴,其他30多家对手都消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滴滴完成D轮融资仅仅两个多月后,滴滴和快的合并了。

在滴滴的成长过程中,每次遇到强劲的对手,补贴战似乎都成了屡试不爽的招数。

在沉寂了一年之后,网约车补贴大战即将再次开启,只不过,这次主角换成了滴滴和优步。在滴滴、优步的补贴大战影响下,一些P2P租车公司,也纷纷开始发放高额补贴红包。

2016年8月1日,滴滴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这使得补贴大战提前结束。

2018年3月,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市场,上线初期对加盟司机全部免抽成;滴滴也随即降低司机抽成。这次的补贴大战,很快收到了来自监管层面的警告,熄火的也比想象中更快一些。

经过这几次的补贴大战,滴滴占到了中国网约车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四、安全合规

在补贴大战的同时,滴滴也在不断推出新的服务。2014年8月19日,滴滴推出了“滴滴专车”。在与快的合并之后,滴滴加快了出行市场的细分,2015年5月,滴滴快车上线,很快便吸引了一些有车族利用下班闲暇时间兼职做快车司机。

同年6月,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被贴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标签,路径规划迁就车主行程,顺路捎带几个乘客,分摊点油钱。

2015年7月,巴士业务、代驾业务上线;9月,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明确构建一站式出行平台。C2C的轻资产模式,使得滴滴得以快速发展。

滴滴以及中国市场上的出行平台,在成长之初,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和政府部门不断进行博弈。网约车在资本的逐利下,也引发了监管隐忧。

2016年7月28日,两项与出租车行业改革相关的文件正式出台,这两份文件为网约车合法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中国也成为全世界首个承认网约车合法的国家。

2018年,滴滴的“黑暗”时刻来临,滴滴顺风车出现两次大事故,分别是在5月份和8月份,都是滴滴顺风车司机残害女乘客事件。第二起滴滴顺风车司机残害女乘客事件发生后,全国多个部门开始对滴滴进行入驻式调查。

由于受到两起顺风车严重安全事故的影响,2018年8月27日零时,滴滴顺风车下架。此外,滴滴陆续上线了一键报警、全程录音、严控夜间接单行为等安全措施,并就安全整改效果发布了多份声明或公告。

滴滴称会严格按照交通主管部门要求,鼓励、引导司机办理人证车证,加快办理平台证,全面落实合规工作。严守准入机制,清理人车不符,持续开展犯罪记录筛查。

6月13日上午,上海一名滴滴司机驾车冲撞运管工作人员及路人,造成多名人员受伤,其中一名伤者伤势严重。就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上海交管部门紧急约谈滴滴,要求其在2019年6月底之前全面自查,清退无资质车辆。

从现实层面来说,滴滴推动合规化进程面临诸多现实障碍,当前的合规政策主要针对“平台”、“车”和“人”,三项叠加,使得市场上满足条件的车辆非常少。合规,将会对滴滴已经趋于稳定的业务运营带来极大冲击。

总结:

对于滴滴来说,目前不仅要解决合规化问题,同时还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一方面合规化的使得其短时间内平台上运力大幅减小;而盈利的压力也表明了补贴扩张的模式不可持续。对于滴滴而言,过往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网约车市场,探索聚合模式也实属无奈之举。而对于其它平台来说,合规既是挑战,也是从滴滴嘴里分的一杯羹的唯一机会。

(文/电车资源 岳绍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电车资源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电车资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