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冷和水冷有何区别?
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冷和水冷有何区别?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正在逐渐加深中。当然,这一情况也离不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其中一项就是新能源汽车散热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正在逐渐加深中。当然,这一情况也离不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其中一项就是新能源汽车散热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单元主要有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从传统发动机散热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散热实际应用效果看,水冷和风冷是新能源汽车散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
电机作为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可实现极低排放或零排放。纯电动汽车在驱动与回收能量的工作过程中,电机的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在运动过程中都会产生损耗,这些损耗以热量的形式向外发散,因此就需要有效的冷却介质及冷却方式来带走热量,保证电机在一个稳定的冷热循环平衡的通风系统中安全可靠的运行。而电机冷却系统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机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采用了风冷这种散热方式的电机,自带同轴风扇来形成内风路循环或外风路循环,通过风扇产生足够的风量,以带走电动机所产生的热量。其介质为电机周围的空气,空气直接送入电机内,吸收热量后向周围环境排除。风冷的特点是结构相对简单,电机冷却成本较低,但是散热效果和效率都不太好,工作可靠性差,并且对天气和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
采用了水冷这种散热方式的电机,会将冷却液通过管道和通路引入定子或转子空心导体内部,通过循环的冷却液不断的流动,带走电机转子和定子产生的热量,达到对电机冷却的目的。虽然水冷的成本比风冷略高,但它的冷却效果却比风冷更加显著,而且散热均匀、效率高,工作可靠性强,噪音也更小。只要保证了整个装置能拥有良好的机械密封性,就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
新能源汽车水冷散热和风冷散热对比:
散热方式 | 优点 | 缺点 |
水冷 | 1.散热均匀,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 | 1.散热系统结构较复杂,安全等级要求高; |
风冷 | 1.散热系统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整体质量轻; | 1.散热不均匀,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不好; |
注:行业内电机主流散热方式是水冷。 |
新能源汽车水冷散热原理:
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系统在设计时预留了水路管道。驱动电机工作时产生热量,冷却液经水套流动带走热量进入水箱散热器。散热器与电子风扇集成,电子风扇加速水箱散热,使冷却液降温,达到驱动电机要求的正常工作温度。经过散热的冷却液再次流经驱动电机,循环往复。
新能源汽车水冷散热系统组成部分:
1、水箱散热器,主要作用是冷却进入芯片的冷却液。从材质上,分为铜水箱和铝水箱。从内部结构上,分为板翅式、管带式、管片式。
2、电子风扇。不同发动机冷却系统,新能源汽车冷却风扇都是采用电子风扇散热。不同的冷却系统电子风扇不同。驿力科技ATS电机冷却系统根据驱动电机的功率可以匹配一个风扇版本、两个风扇版本。一般情况下,两个电子风扇散热量足以满足市场上常见的所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还有发动机、涡轮增压器装置,所需电子风扇比较多,一般也不超过6个。
3、电控系统。电控系统主要包括风扇控制器、线束、传感器、显示器等。驿力科技ATS是包含电控系统,但从市场整体看,并不是所有新能源汽车散热系统都有电控系统。借助电控系统,驿力科技ATS可以智能控制新能源汽车散热,不在像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那样“呆板”。
4、电动水泵。水泵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件,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冷却液循环的动力。冷却液在驱动电机及电控和水箱散热器之间的循环就需要电动水泵。驿力科技ATS是自带电动水泵组件的,只是有的客户会单独选择水泵品牌。从系统整体稳定性而言,我们是不建议这样做的。
-
政策大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产业大爆发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背后被忽视的碳排放2023-11-30
-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23-11-30
-
新能源车免车购税第九批目录分析:氢燃料电池破冰2023-11-30
-
什么是新能源牌照?2023-11-30
-
为什么要推出新能源牌照?2023-11-30
-
新能源牌照申请资质条件2023-11-30
-
公安部:12城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023-11-30
-
成本压力增大 新能源物流车补贴呼声起2023-11-30
-
规范汽车投资行为 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2023-11-30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地补政策 补贴不超中央50%2023-11-30
-
河南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局 新版补贴方案鼓励里程更长、能耗更低车型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动力终极方案走向燃料电池 上海坤艾新成果或推动行业飞跃发展2023-11-30
-
研究称2030年美国新能源车占比或达12%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警示:安全才是重中之重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