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竞争惨烈降本压力大 动力电池产业的剧情超乎想象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9-05-13 09:01:58
热度:

竞争惨烈降本压力大 动力电池产业的剧情超乎想象动力电池产业从来不缺新闻,兵戈相见跌宕起伏的精彩程度堪比那些网红电视剧情。
这是个充满魔幻的行业,受产业政策、上下游原料供需甚至整车厂

动力电池产业从来不缺新闻,兵戈相见跌宕起伏的精彩程度堪比那些网红电视剧情。

这是个充满魔幻的行业,受产业政策、上下游原料供需甚至整车厂扶持等影响,昔日的明星企业几年内就能相忘于江湖,默默无闻的小弟也可能"一夜"爆红成为整车企业追逐的座上宾。

细看最近发生的几起新闻,就会发现这个产业的"火辣"一面。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目前呈现中日韩三国杀的局面,企业间的竞争是常有的事,不过圈外人往往很难理解竞争的惨烈,近日韩国两家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与SK Innovation的矛盾就激化升级了。

LG化学甚至针对SK Innovation发起一系列诉讼,指责对方通过雇佣其员工来窃取LG化学锂电池相关核心技术。窃取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是商业竞争中的惯用手段,但这次LG化学显然动了三味真火。

LG化学及其美国子公司LGCMI共同发起了对SK Innovation的诉讼,而且是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同时提起诉讼。

外媒称,SK Innovation在LG化学公司锂电池部门雇佣了77位技术员工和相关人员,这些员工中有不少人曾参与过LG化学锂电池研发、制造、组装以及质量测试。这些员工不仅公开密谋窃取LG化学商业机密,同时还利用这些信息与SK Innovation进行就业交易。

从装机量来看,2018年LG化学位居全球第四,而SK Innovation排在十名以外。此次,作为行业老大哥的LG化学为何会迁怒体量比自己小很多,甚至都构不成威胁的小弟呢?

原因是SK Innovation动了LG化学的金主奶酪。

去年底,大众集团对外称,已经增加SK Innovation作为其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未来,SK Innovation将主要为大众北美地区供应电池,并向大众集团在欧洲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供应部分电池。

而在此之前,大众的核心动力电池供应商一直是LG化学。

大众的消息一经公布,SK Innovation就宣布在美国佐治亚州杰克逊县新建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预计2022年投入生产。随后SK Innovation又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造第二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这座工厂显然也是迎合大众的需求。

此外还有消息称,SK Innovation还将和大众在德国合作建立一座电池工厂。

显然,SK Innovation与大众的蜜月期还没结束,大众“原配”的电池供应商LG化学就动怒了。

作为回应,LG化学放出消息,不排除采取向大众汽车停止供应动力电池的可能。甚至还传出其将甩开大众,在德国独立建造电池超级工厂。

这件事三方最终如何收场,不得而知。目前我们却可以搬好马扎带着好奇心,静观其发展。

近几年,伴随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和产能向头部玩家集中,头部企业的客户度重叠度越来越高,动力电池企业间针锋相对的火药味也愈发明显。

目前在大众、通用、宝马、戴姆勒的电池供应商体系中,都选取了至少一家韩系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谁让人家技术好呢。

韩国电池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商LG化学、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的电池未交付订单超过175万亿韩元(约合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仅2018年一年新接订单就有110万亿韩元。

巨大的利润预期和市场前景,让动力电池产业备受关注,韩国企业间的大大出手或许会成为未来的常态。

各领风骚 中国版剧情同样五味杂陈

对于新能源第一大市场的中国,这种状态或许同样适用,只是当前我们的剧情更多的还是走励志路线。

受益于动力电池白名单的保护,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凭借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并在巨额补贴的加持下,(虽然期间也出现了一些盲目快干技术不达标的企业),但不可否认,中国已经拥有了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优势。

以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正在加快发展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已与国内外近20家车企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并成为众多合资车企的第一供应商。

宁德时代的崛起经历堪比教科书,除了自身技术过硬外,通过与宝马等国际知名车企的技术磨合,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

合作伊始,宝马给宁德时代提供了800多页纸的电池生产标准,详细到不同工况下能量及功率要求,上百道质量管理要求。

据说宁德时代当时有些犹豫,毕竟给苹果手机生产电池没那么复杂。为了协助宁德时代生产出宝马所要求的电池,宝马派出的工程师在宁德时代待了两年多。

后来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了,2018年7月,宝马和宁德时代签下300多亿电池采购订单。宝马10亿欧元助力宁德时代在欧洲建厂。

同年,宁德时代登陆创业板,创造了创业板公司有史以来最高募资记录。

宁德时代用了短短七年,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动力电池销量也跃居全球第一。

随着宁德时代的崛起,此前的老大哥比亚迪也并没有因此落寞,相反计划独立拆分的比亚迪电池部门也已经与长安签署电池合作协议,比亚迪将在重庆设立工厂,为长安汽车提供动力电池。而长城、北汽等此前也与其有过接触,此外,比亚迪在产能方面也在快速追赶,预计到2020年其规划动力电池产能将超过宁德时代。

除了双龙头发展迅猛,国内出货量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也时常曝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闻,理论上这些企业未来也存在各领风骚的能力。

比如,上个月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参与了雷诺日产组织的电池采购招标,并最终收到了雷诺日产发出的供应商定点通知书,相关车型未来七年的需求预计达115.7万台,欣旺达将提供自主开发的动力电芯和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

要知道2018年欣旺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可是排行在30名之外。

这几年,孚能在锂电行业绝对算行业黑马,其甚至击败宁德时代、LG化学等巨头拿下戴姆勒超百亿欧元电池大单。

2018年底,孚能宣布已与戴姆勒签订从2021-2027年供货协议,供货规模7年合计140GWh,以50度电每辆车计算,可供应280万辆纯电动车。

戴姆勒作为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对供应商的选择非常苛刻,电池供应商要通过多轮的审核、评审及验证才可能赢得订单。中国软包电池市场,孚能目前保持着出货量第一,戴姆勒看重的也是孚能在软包电池领域硬核实力。

另一匹黑马亿纬锂能同样也是凭借软包三元动力电池技术实力打动了戴姆勒。

去年8月份,亿纬锂能与戴姆勒签订《供货协议》,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这也成为亿纬锂能软包动力电池投产后的第一个采购订单。

几家欢喜几家愁,曾经出货量排名第三的电池“巨头”沃特玛,现在却一地鸡毛。

沃特玛前身为乐凯电池,最初主攻镍氢电池,2006年转向成本更低、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方向,2008年,凭借奥运会大力推广新能源车的机会,沃特玛拿到了很多城市纯电公交的电池供应合同。

2013年,沃特玛牵头成立了沃特玛新能源产业创新联盟,拉来包括几十家上市公司在内的1000多家企业,成了新能源行业的明星玩家。

2016年,做消防产品起家的上市公司坚瑞消防以52亿的价格收购沃特玛,并改名坚瑞沃能,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被坚瑞沃能收购后,沃特玛调整企业战略,希望大幅提升生产规模,以更大的销量换取更低的生产成本,并提高市场占有率。然而,沃特玛的资金链问题逐渐显露。

2018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等提高了要求。沃特玛产能、库存同时提高的背后,相当比重已生产出来的电池没有达到规定的能量密度要求,导致这部分库存产品的销路被直接阻断。

无奈之下,沃特玛只得将库存转化为储能电池进行销售,但利润空间却直线下降。最终导致沃特玛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以至于到了倒闭的边缘。沃特玛也因拖欠资金问题,被多家供应商堵门讨债。

去年6月,沃特玛甚至向全体员工发出通知,称公司2018年以来一度出现资金困难的紧张局面,为解决因公司订单不足、资金困难给全体职工带来的职业发展影响,经公司高层战略研究决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全体职工放假六个月,放假期间工资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支付、五险一金也将按照法律规定购买。

4月29日,坚瑞沃能发布2018全年及2019年一季度财务数据,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司净资产跌至-3.39亿元,营业收入仅1.07亿元,同比下滑九成,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亏损5.58亿元,亏损额度再创新高。

而会计事务所对坚瑞沃能去年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截至目前,公司逾期债务高达99亿元,涉诉案件536件。

产业浪潮下,一代枭雄沃特玛留给我们一个落寞的背影。

剧情跌宕起伏的还有银隆新能源。

2009年成立的银隆新能源,主营电动公交大巴和钛酸锂电池。2014年和2015年,银隆新能源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和4.16亿元。2016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净利润为3.77亿元。

2016年董明珠携10亿元,联手王健林等知名企业家进驻银隆后,其通过步步增持,一跃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而魏银仓通过银隆集团持股仍为银隆新能源的第一大股东。

双方进入蜜月期不久,董明珠与魏银仓之间的裂痕就已初现端倪。此后,双方就在实控权的争夺上进入了拉锯战。2017年11月,银隆新能源创始人魏银仓辞去董事长职务。

2018年11月,银隆新能源忽然自曝家丑称,公司新一任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公司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

近日,银隆新能源再次突发声明,曝光了大股东魏银仓、原公司总裁孙国华涉及的7宗刑事和民事案件,案值高达14亿元,同时明确魏银仓身在美国,孙国华等6人已被刑事拘留的消息。

几年间一系列的变动下,银隆新能源的前途自然也愈发渺茫。

竞争惨烈降本压力大 电池产业始终处于高压锅中

相信我,火热的动力电池产业,一定会有另一面。

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予动力电池企业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又对动力电池进行无情的压榨,要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续航里程不断提升,价格却要不断下跌。

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在原材料涨价和主机厂压价的双重压力下,其利润空间已经开始受到挤压。

近期,多家电池上市企业发布2018年年报,动力电池企业毛利率普遍大幅下滑。仅杉杉股份、国轩高科等少数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而超威动力、南都电源、富临精工等在2018年则出现了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

即便是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也依然面临成本的压力,2018年宁德时代实现营收296.1亿元,同比增长4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7亿元,同比下降12.6%。

分析认为,伴随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链整合加速,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将仅余下20至30家,80%以上的企业面临将面临淘汰。而外资企业再次入华将加快这一洗牌速度。

日韩企业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松下将启动中国产能扩张计划,SKI宣布将重启在华新建合资企业计划。

LG化学在南京的动力电池项目降于今年10月开始量产,三星重启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新建二期工厂项目,还宣布对天津工厂新增投资24亿美元。

虽然本土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已经具备与日韩巨头企业竞争的实力。但面对未来的中日韩电池大战,受伤的很可能是国内中小规模的电池企业。

而在第一轮动力电池竞争中落后的欧美国家,也正在抓紧战略调整加快追赶步伐。

日前,法国和德国公布了一个价值数十亿欧元的电池制造合作项目,希望以此来加强在电池生产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竞争。

这项预算为50亿至60亿欧元的动力电池制造项目,涵盖从提取原材料、电池生产到电池回收利用等。该计划首先会在法国设立一个试验工厂,并陆续在法国和德国正式建立两个电池生产工厂,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甚至表示,我们不仅要满足欧洲汽车行业对电池的需求,也想将这些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所以希望电池的欧洲制造,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

美国人同样也在行动。

5月2日,一场行业闭门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参会人员包括矿业、监管机构和立法机构。

由于美国更多的依赖矿产进口,而不是大力开发国内的矿山。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诉求,美国参议员计划提出立法,以简化监管并允许开发锂,石墨和其他电动汽车供应链的矿产资源。

一旦美国成功推动矿产安全法案,将会大大促进美国本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投资,包括矿山的开发以及加工设施的建设,这也给全球志在投资电动汽车产业链的资本提供了新的机会。

此外,为了保证在未来汽车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欧美企业已经着手布局固态电池,寄希望于通过提早掌握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导。

美国制定了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500瓦时/公斤的目标,欧洲计划2030年本土生产的动力电池占全球30%。

显然动力电池产业的多方角力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暂时的领先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在这个充满魔性的行业,剧情远远超出我等的想象,没准明早起床后又会出现一个改变产业格局的大新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