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特斯拉私有化/蔚来赴美IPO 新造车企业的焦虑与梦想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8-08-18 06:00:29
热度:

特斯拉私有化/蔚来赴美IPO 新造车企业的焦虑与梦想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围城内外一片热闹。近日,马斯克欲私有化特斯拉,蔚来赴美IPO,一个想要退市,一个急于上市,到底都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围城内外一片热闹。近日,马斯克欲私有化特斯拉,蔚来赴美IPO,一个想要退市,一个急于上市,到底都是为了什么?恒大FF中国正式揭牌,计划10年后年产能达500万辆,这“大跃进”目标能实现吗?小鹏汽车四周年上高调宣布2019年底融资要达300亿,这钱从哪里来?前途汽车首款国产纯电动跑车前途K50上市,有“前途”吗?

在汽车领域,特斯拉、蔚来、FF、小鹏、前途这些造车新势力可谓是自带流量。这些明星造车新势力企业的每一次“动作”,都会格外引人关注。盖世汽车通过盘点分析近期它们的大事件,以期窥探到这些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接下来的发展趋势。

特斯拉:马斯克考虑私有化特斯拉是认真的

特斯拉私有化/蔚来赴美IPO 新造车企业的焦虑与梦想

8月7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公布了将公司私有化计划,称考虑以420美元/股的价格将特斯拉私有化。同时,他用一篇详细的邮件说明了特斯拉退市的三点理由: 特斯拉全员持股,私有化后可以避免股价波动的影响;定期发布财报对公司造成了压力,使公司为了利润不得不做一些短视的决策;不受做空者的影响,公司运行的状态会更好。

由于这则消息并未经特斯拉官方确认,不少投资者和机构都纷纷质疑马斯克的资金从哪儿来,因为马斯克并未公布资金来源,并引发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询问。

为消除大家的疑虑,马斯克于当地时间8月13日通过公司博客向全体员工发了一份公开信,强调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将会为特斯拉私有化提供资金。并称目前正与银湖资本、高盛合作推进特斯拉私有化。据外媒报道,高盛已确认为特斯拉私有化提供财务顾问。

近日,特斯拉还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成立由三名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来评估马斯克之前宣布的私有化计划。同时表示,该特别委员会尚未接到马斯克正式的私有化要约。

点评:

一位长期追捧马斯克的华尔街分析师说:“特斯拉私有化是一场白日梦。一切都要回到利益场来精密地计算才好。”

根据马斯克个人的持股,未来私有化特斯拉需要660亿美元的资金,或许全世界也只有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和孙正义的远景基金有能力做这一次私有化。

特斯拉想要私有化并没有那么容易。虽然最近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从二级市场上买入了特斯拉5%的股份,马斯克也确认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将帮助他完成特斯拉私有化,但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方面却并没有公开发表声明。

不过,如果最终特斯拉私有化成功,将不仅仅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私有化案例,也是最特殊的一次,这一点也和马斯克特立独行的性格完全匹配。

借助私有化,反击做空者,并且可以化解2019年将要来临的一笔债款压力。同时,借助私有化,也可以变相完成新一轮融资。所以,不管最后特斯拉私有化是否能够成功,都将会有利于特斯拉未来的发展。

蔚来汽车:正式在美提交招股书

特斯拉私有化/蔚来赴美IPO 新造车企业的焦虑与梦想

北京时间8月14日凌晨,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汽车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IPO招股书,申请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NIO”,计划融资18亿美元,低于此前媒体报道的20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蔚来此次IPO的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美银美林、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瑞士信贷、瑞士联合银行及沃尔夫资本市场与咨询等。

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截至今年7月31日,蔚来汽车已经交付481辆ES8,此外还有17000个已交付定金的订单,蔚来称将在招股书发布之日起的六至九个月完成此类订单。

另据蔚来汽车招股书显示,目前李斌持有蔚来汽车17.2%的股份,腾讯持股15.2%,高领资本持股7.5%,蔚来北美首席执行官Padmasree Warrior持股1.4%,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持股1.7%。

为了进一步加深与用户的关系,李斌表示其将拿出自己持有的5000万股蔚来股票,相当于个人1/3的蔚来股份,转入信托架构,在保持自己投票权的同时,让蔚来的车主用户通过一定的机制来讨论和决定如何正当使用这部分股票的经济收益。

点评:

蔚来迈出了赴美上市的第一步,18亿美元的确可以缓解蔚来当前对于资金的巨大渴求,为下一步的发展赢得必要的缓冲期。

虽然蔚来的交付量依旧很小,但凭借一直以来领先的资金实力,相对快速的产品布局,以及高端的定位,在其他传统豪华品牌或主流合资品牌,尚未大规模进入这一细分市场前,有着明显的产品差异化优势,为其赢得了资本的青睐。

目前造车新势力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先锋者,蔚来的成功或是失败都将成为一种宝贵的经验。而倘若这次它能顺利在美完成上市,不仅是自身的一种突破,对于还在探索成功模式的造车新势力们来说,也是一种巨大鼓励。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