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2018氢能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8-07-01 12:01:40
热度:
2018氢能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突破核心技术 打造产业生态2018氢能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讯)为进一步探讨氢能在交通方面的
突破核心技术 打造产业生态
2018氢能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讯)为进一步探讨氢能在交通方面的发展,建立产业化应用的生态体系,寻求其在交通、电力等领域的应用与商业模式,清华大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国际氢能委员会于2018年6月28日在清华大学举办“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领导、氢能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能源、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就以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论坛以“突破核心技术 打造产业生态”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徐冠华主持;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为论坛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国际氢能委员会联席主席Benoit Potier、国际氢能委员会联席主席Yang Woong-chul,以及来自北汽、丰田、液化空气、长城汽车、巴拉德等单位的嘉宾发表了演讲。 氢能将是未来能源领域的制高点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对清洁能源的关注与研究,氢能源以其绿色、高效、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一些国家与地区也进行了相关的路线规划与产业化路径研究,各大汽车公司与能源企业纷纷加大了对氢能的研发投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并鼓励氢能产业的发展。 与其他能源相比,氢能具有明显的提取与应用优势,它不仅可通过传统的化石能源提取,还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备,并具有燃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样、储运方便等优点。邱勇指出,氢能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式,具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国际氢能委员会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到 2050 年,氢能源需求将是目前的 10 倍。预计到2030 年, 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达到 1000 万辆至 1500 万辆。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各国和各大企业加大了对氢能产业的研发,希望通过发展氢能来解决能源安全,并掌握国际能源领域的制高点。
日本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制氢、从生物和农业废料中制氢的技术路线,并建造出兆瓦级的可再生能源加氢站,并以此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与推广,此外还形成了分布式燃料电池系统并开始进行普及。在德国、美国等国家,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也在持续进行当中。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及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与应用也得到迅速发展,商业化应用提速迅猛,以奔驰、丰田、现代为代表的企业纷纷推出了相关的车型。 在我国,燃料电池发动系统也一直是研发的重点。陈清泰指出,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研发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引导并鼓励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国内的大学、研究机构和汽车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强度,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邱勇表示,清华大学汽车系早在2004年就在欧阳明高院士的带领下,组建了车用氢燃料电池研发团队,主持了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化工系、材料系也分别在储氢、碳纳米管、燃料电池催化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车用燃料电池取得了一定进展,燃料电池的材料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商业化的示范运行正在铺开。上海、武汉、山东等地都开展了氢燃料电池相关项目研究与合作,我国氢燃料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与国际燃料电池领导企业的合作,并不断深化,对产业链的布局也更加全面。
多方合力 构建产业生态系统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计划和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支持下,我国开展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开发、示范、运营的工作,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整车研发体系和制造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进行了系统的示范运行。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产业化的逐步推进,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万钢指出,氢能产业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产业化、商业化的进度较慢,一些关键技术与国外还存在差距,产业链较为薄弱、工程化的能力还需提升。在基础设施方面,制氢、供氢、加氢的系统先进性有待提升,制氢成本亟待降低。此外,加强企业主体作用、提升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未来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氢能是我国能源体系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方面,要构建氢能产业的生态系统,必须解决以上几大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氢能产业较为复杂,其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地靠市场和企业无法完成。干勇表示,首先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氢能的应用牵扯到一系列的综合技术,从材料到运输、加氢, 乃至最后运行的全生命周期,需要一个清晰的操作路径,国家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可参考国际有效的氢能项目管理机制,进行规范的、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并实现系统化。此外,有企业代表表示,可适当通过一定的补贴、税收、碳交易等政策杠杆,推动氢燃料及相关企业的发展。
在关键技术开发上,企业也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快发展速度。目前,中船重工、中柴科技、神华集团等企业在制氢技术、制氢能力、车载供氢及氢能储运方面各有成就。国内氢能行业相关企业必须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未来才能在氢能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表示,可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的方式,将国内汽车企业、能源企业、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高校汇聚在一个平台上,设立专项基金,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合作、产业孵化等方式,支持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技术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撑。 国际氢能委员会联席主席Yang Woong-chul表示,国际氢能委员会将致力于多边的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发挥氢能委员会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氢能技术方面的创新,并与各个成员国家和企业来建立一个更加繁荣的氢能技术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刚刚起步,和其他产业一样,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氢能系统技术的全面进展,随着国家对氢能产业的加强重视和企业的自我提升,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模式下,对于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实现燃料电池产业化,构建良好产业生态起到积极作用。
2018氢能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讯)为进一步探讨氢能在交通方面的发展,建立产业化应用的生态体系,寻求其在交通、电力等领域的应用与商业模式,清华大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国际氢能委员会于2018年6月28日在清华大学举办“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领导、氢能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能源、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就以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论坛以“突破核心技术 打造产业生态”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徐冠华主持;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为论坛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国际氢能委员会联席主席Benoit Potier、国际氢能委员会联席主席Yang Woong-chul,以及来自北汽、丰田、液化空气、长城汽车、巴拉德等单位的嘉宾发表了演讲。 氢能将是未来能源领域的制高点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对清洁能源的关注与研究,氢能源以其绿色、高效、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一些国家与地区也进行了相关的路线规划与产业化路径研究,各大汽车公司与能源企业纷纷加大了对氢能的研发投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并鼓励氢能产业的发展。 与其他能源相比,氢能具有明显的提取与应用优势,它不仅可通过传统的化石能源提取,还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备,并具有燃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样、储运方便等优点。邱勇指出,氢能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式,具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国际氢能委员会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到 2050 年,氢能源需求将是目前的 10 倍。预计到2030 年, 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达到 1000 万辆至 1500 万辆。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各国和各大企业加大了对氢能产业的研发,希望通过发展氢能来解决能源安全,并掌握国际能源领域的制高点。
日本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制氢、从生物和农业废料中制氢的技术路线,并建造出兆瓦级的可再生能源加氢站,并以此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与推广,此外还形成了分布式燃料电池系统并开始进行普及。在德国、美国等国家,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也在持续进行当中。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及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与应用也得到迅速发展,商业化应用提速迅猛,以奔驰、丰田、现代为代表的企业纷纷推出了相关的车型。 在我国,燃料电池发动系统也一直是研发的重点。陈清泰指出,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研发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引导并鼓励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国内的大学、研究机构和汽车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强度,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邱勇表示,清华大学汽车系早在2004年就在欧阳明高院士的带领下,组建了车用氢燃料电池研发团队,主持了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化工系、材料系也分别在储氢、碳纳米管、燃料电池催化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车用燃料电池取得了一定进展,燃料电池的材料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商业化的示范运行正在铺开。上海、武汉、山东等地都开展了氢燃料电池相关项目研究与合作,我国氢燃料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与国际燃料电池领导企业的合作,并不断深化,对产业链的布局也更加全面。
多方合力 构建产业生态系统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计划和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支持下,我国开展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开发、示范、运营的工作,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整车研发体系和制造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进行了系统的示范运行。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产业化的逐步推进,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万钢指出,氢能产业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产业化、商业化的进度较慢,一些关键技术与国外还存在差距,产业链较为薄弱、工程化的能力还需提升。在基础设施方面,制氢、供氢、加氢的系统先进性有待提升,制氢成本亟待降低。此外,加强企业主体作用、提升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未来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氢能是我国能源体系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方面,要构建氢能产业的生态系统,必须解决以上几大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氢能产业较为复杂,其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地靠市场和企业无法完成。干勇表示,首先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氢能的应用牵扯到一系列的综合技术,从材料到运输、加氢, 乃至最后运行的全生命周期,需要一个清晰的操作路径,国家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可参考国际有效的氢能项目管理机制,进行规范的、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并实现系统化。此外,有企业代表表示,可适当通过一定的补贴、税收、碳交易等政策杠杆,推动氢燃料及相关企业的发展。
在关键技术开发上,企业也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快发展速度。目前,中船重工、中柴科技、神华集团等企业在制氢技术、制氢能力、车载供氢及氢能储运方面各有成就。国内氢能行业相关企业必须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未来才能在氢能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表示,可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的方式,将国内汽车企业、能源企业、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高校汇聚在一个平台上,设立专项基金,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合作、产业孵化等方式,支持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技术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撑。 国际氢能委员会联席主席Yang Woong-chul表示,国际氢能委员会将致力于多边的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发挥氢能委员会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氢能技术方面的创新,并与各个成员国家和企业来建立一个更加繁荣的氢能技术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刚刚起步,和其他产业一样,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氢能系统技术的全面进展,随着国家对氢能产业的加强重视和企业的自我提升,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模式下,对于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实现燃料电池产业化,构建良好产业生态起到积极作用。
-
常州纯电动汽车:重大利好 高速电动出行2023-11-30
-
插电混动和纯电动汽车孰好孰坏2023-11-30
-
今年将引进换购纯电动汽车1230台2023-11-30
-
2018年纯电动汽车强势来袭 你准备好了么2023-11-30
-
丰田押注凯美瑞混合动力车 以扩大欧洲市场份额2018-06-23
-
比丰田混动系统更先进?别克Velite 5上海实拍2018-06-21
-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计介绍2018-06-21
-
宝马纯电动汽车 i3 电机与电控解析2018-06-21
-
中美贸易摩擦对能源行业影响及对策研究: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受影响较大2018-06-20
-
最靠谱的纯电动汽车雨季使用指南2018-06-16
-
慢人一步?奔驰能否如期实现电动化目标2018-06-13
-
纯电动汽车准入门槛抬高 过剩产能将从源头治理2018-06-12
-
奔驰这三大“黑科技”将引发汽车“革命”?2018-06-12
-
深圳:8月1日起,非纯电动汽车禁止注册网约车2018-06-11
-
Sion太阳能电动汽车 2019年批量生产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