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这个“十年一遇”的汽车产业政策大修,谁会获益?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8-06-02 10:02:58
热度:

这个“十年一遇”的汽车产业政策大修,谁会获益?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面临十来年最大幅度一次调整——刚刚结束小范围征求意见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计划替换《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面临十来年最大幅度一次调整——刚刚结束小范围征求意见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计划替换《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还有已经制定执行了14年之久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4年出台,2009年微调)。

这个“十年一遇”的汽车产业政策大修,谁会获益?

5月25日,《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汽车产业投资新政)在汽车界微信群流传。这份汽车产业投资新政,重新定义了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有两项重大变革。

一、重新分配了责权:所有汽车项目改为地方备案制,中央主管部门只是抽查,发现问题严令整改。

二、明确了汽车产业投资方向:燃油汽车完全禁止新建;新能源汽车投资提高门槛,注重“健康有序发展”。

这一汽车产业投资新政尚未确定,但是调整的方向已经明确,主管部门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对产业界的影响是什么?

汽车产业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在汽车产业投资新政征求意见稿的函中,国家发改委称,新政策背景是“适应汽车产业改革开放新形势”。

什么是新形势?

我觉得起码有以下几点。

其一,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产销近2900万辆,但是根据新材料在线的统计,全国汽车包括2017年近期确定在建的产能高达是6358万辆。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与此同时,汽车销量增长率逐渐走低。2018年,乐观的预测是微涨,悲观预测则是下跌,无论如何,强劲的增长已经是过去式。过剩汽车产能急需清理。

这个“十年一遇”的汽车产业政策大修,谁会获益?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其二,新能源汽车投资进入者众多,但低水平重复。

汽车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新能源汽车产能也很大。前一段时间,一张49家新造车势力的LOGO图集被诸多汽车媒体疯传。虽然其中有一些并非新造车势力,但是如此之多的LOGO给人以强烈信号:这个光鲜靓丽的身份吸引了太多鱼目混珠之徒。

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为新造车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指明路径,意在“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纯电动乘用车科研生产”。如今,仅仅三年,15个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已经获批。根据项目申报情况, 15家企业的产能来看,总计89.5万辆。

这个“十年一遇”的汽车产业政策大修,谁会获益?

资料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整理

但是想做新能源汽车的远不止这15家。根据《新能源汽车蓝皮书(2017)》统计,仅25家传统整车企业和新进企业2020年目标产能合计,就达609万辆。而根据政府的规划,2020年当年的新能源汽车总产销目标是200万辆。目标产能已经是计划产销量的3倍。而且,前者基本都是乘用车,200万辆目标还包含了商用车。

这个“十年一遇”的汽车产业政策大修,谁会获益?

资料来源:新能源汽车蓝皮书(2017)

其三,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汽车产业投资新政还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汽车产业对外开放踏出一大步:允许外商独资设立汽车厂商。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0日在海南博鳌论坛演讲表示,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就在门外,随时将叩门而入。如何管理他们?汽车产业新政的思路是,“坚持内外资项目统一标准”。也就是说,这一新政策必须为内资、外资企业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汽车产业建立统一标准。

在内资新能源汽车项目上,国家发改委已经超过一年没有审批通过任何一个项目。如今眼见第一个外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特斯拉越走越近,主管部门不可能只放外资不放内资项目,也不可能双重标准。在这个意义上,这次新政,也可以说是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

这个“十年一遇”的汽车产业政策大修,谁会获益?

特斯拉5月10日注册了上海公司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