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他们都去哪了?10家新造车公司集体缺席广州车展
他们都去哪了?10家新造车公司集体缺席广州车展 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如期而至,然而在这车企纷纷递交全年答卷的大舞台
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如期而至,然而在这车企纷纷递交全年答卷的大舞台,不少刚拿到纯电动乘用车资质的新造车公司们,并不准备发声。
据统计,截止目前国家发改委共批复了15个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参加本次车展的仅有5家,其中10家企业都没有来参展,其中包括前途汽车、万向集团等被给予厚望的企业。在他们当中,有的企业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完整的生产资质,甚至有的企业的生产基地已经杂草丛生。
也正是因此,我国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审核在进一步收紧,未来真正的‘幸运儿’也许只是更少数,甚至现有车企资质也有可能被收回。
仅4家获得完整资质
本次广州车展,10家新晋的新能源造车企业集体缺席,并不仅仅是因为没有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自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关于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批复后,包括河南速达、江苏敏安、重庆金康、浙江合众、广东陆地方舟在内的多家企业,并未进行产品、工厂、供应链、融资等核心信息的持续发布,显得比较“低调”。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并没有走完资质审批的完整流程。按照目前的政策,新车企想要正式获得电动车资质,需要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发改委主导,即通过由发改委把控的纯电动车乘用车项目审批,对应管理政策是《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第二和第三阶段由工信部主导,分别是企业和产品准入,即企业通过项目验收,车辆产品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对应管理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车云获悉,目前已经获得发改委汽车项目批复的15家新能源企业中,除了北汽新能源、江西江铃新能源、云度新能源、兰州知豆4家企业走完了全部流程,正式获得正式生产资质外,其余大部分企业均未通过工信部关于企业项目的验收,也没有正式量产产品进行相关产品验收流程。
而拥有生产资质的四家企业中,北汽新能源、江西江铃、兰州知豆均将在本次车展亮相,如此看来,生产资质依然是悬在新晋新能源车企头上的一把刀。
一边提高门槛,一边末位淘汰
未来要想获得生产资质将变得越来越难。
据悉,从今年6月起我国已经暂停了新能源车生产资质的发放。“今年发改委暂停纯电动车的资质审批,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争议太大”,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业内人士称,“尤其一些争议企业拿到资质后,会引发较大的关注和讨论”。
河南速达就是一个争议案例。
《南方周末》2016年4月的一篇报道称,“河南速达开建5年的生产基地上长起了荒草,试制成功5年后的电动车还是没能实现量产” ,直指该公司为典型的“僵尸企业”。而河南速达是第12家获得独立新建纯电动生产资质的企业。
同时,“发改委正借着暂停资质审核这段时间,修改目前的审批政策”,上述业内人士称,“经过这轮严查之后,未来一方面新申请的企业会面临更严格的审核标准,另一方面已获得资质的企业还会进行进一步筛查和审核,不通过有可能被‘清退’ ”。
此外,车云从上述接近发改委的业内人士处获悉,未来发改委和工信部很可能会出台关于生产资质的末尾淘汰制度,“例如会划定一个门槛,第一年实际年产销量在500台以下,第二年可能就会取消生产资质”。
新车企的老问题
就生产资质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燃油车时代,生产资质就已经成为香饽饽,它是企业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第一步。也正是因此,代工、买壳的问题经常出现,而这昔日的场景在新能源车市场再度上演。
蔚来和小鹏汽车就将采用了代工方案进行身缠,而威马则通过收购大连黄海成功借壳。
然而目前买壳也已经变的不太现实。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不少企业正在寻找壳资源,但是由于政策收紧,壳资源已经成为无价之宝,一票难求。”
同时,由于受制于生产工艺把控、品牌露出等问题,自建工厂并获得生产资质仍是解决制造问题的最佳方案。
如此看来,申请生产资质依然是新造车势力的最佳出路。否则几百亿的投资很可能付诸东流,或者大打折扣。
据车云统计,目前,近20家新造车公司处于正在申请资质的过程中,工厂已经完成选址或开始建设。目前包括蔚来ES8、小鹏汽车极客版等量产版车型的已经完成正式下线。
那么未来这些新造车势力将何去何从,他们是否能够成功闯关,在明年的北京车展,或者广州车展上,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吗?这依然是个大大的问号。
-
新能源车集体缺席292批目录背后:三大猜想2017-01-16
-
【重磅】新能源汽车集体缺席第292批新车公示2017-01-11
-
新能源商用车为何要缺席积分管理办法?2016-10-04
-
三星SDI和LG或将继续缺席第五批电池目录2016-07-16
-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点评:政策利好驱动产销再超预期,自主品牌受益明显2016-04-28
-
新能源车补贴新目录出台 腾势、启辰缺席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