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科技巨头的造车时代 无人驾驶还有多远?
科技巨头的造车时代 无人驾驶还有多远? 什么时候能“开”着无人驾驶汽车上下班呢?近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17全球无人驾驶大会上,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志东教授预测
什么时候能“开”着无人驾驶汽车上下班呢?
近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17全球无人驾驶大会上,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志东教授预测,到2021年无人驾驶汽车将进入产业元年。
美国某机构也曾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将在2025年开始上市销售,到2035年将达到1180万辆,2050年之后,公共道路上行驶的大部分汽车都能够实现自动驾驶。
听起来都是未来多少年后的事,这与百度去年就声称的“三年商用,五年量产”有着不小的差距。
目前,智能联网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业重要的未来走势,而各大商业巨头都在投入巨资研发。
中国汽车业在智能联网汽车方面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科技巨头的造车时代
6月13日,苹果CEO库克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首次承认苹果也在开发无人驾驶系统。库克甚至称无人驾驶系统为“苹果所有AI项目的母体”,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汽车的诞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加入,使得传统汽车的产业生态、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都进入了全新的变革之中。以无人驾驶、车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差异化竞争的制高点。
融资、并购成为了近两年来的常态,几乎所有科技巨头公司都进入“闭门造车”的状态之中。
谷歌在2009年率就先启动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目前,谷歌的测试车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共累计行驶了200万英里。随着驾驶经验的积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甚至掌握了礼貌鸣笛、感知车身四周骑行车辆和行人等多项“高智能”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明星,特斯拉自然也不会错过无人驾驶的热潮。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特斯拉将会通过数十亿英里的驾驶数据分析来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2016年10月,特斯拉宣布其所有车型都将配备全自动驾驶所需的硬件。
中国搜索巨头百度也在2015年底正式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并在北京、上海以及芜湖建立无人驾驶测试区。未来计划将无人驾驶测试区扩展到10座城市,以适应不同的天气、道路和交通状况,并在五年内实现大规模生产。
科技巨头不断发力倒逼着传统汽车制造商反思对于汽车发展的定位。
2015年11月,丰田公司宣布投入十亿美金到一个新的研发机构,在硅谷研究人工智能。2016年,通用汽车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无人驾驶技术创业公司Cruise Automation。2016年2月,福特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Argo AI 大部分股权,收获其自动驾驶软件开发能力;此前还联合百度投资了激光雷达生产商Velodyne。2017年初,沃尔沃在瑞典启动Drive Me项目,在高速公路上测试100辆无人驾驶汽车的车队。
中国具有超车优势吗?
某咨询集团在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占到自动驾驶汽车总销量的30%。
由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特殊性,大规模的应用和普及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动无人驾驶和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正好与中国由重工业和低端制造业带动向由高科技和消费产业带动的经济转型相契合。
《中国制造2025》就对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发展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提到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二是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
有了顶层政策的引导,目前中国从技术企业到汽车制造商和传统供应商都已经作好迎接无人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备。
2016年11月7日,百度与德国戴姆勒正式宣布双方将携手向中国客户提供基于百度CarLife的汽车智能互联服务;百度的另一合作伙伴长安汽车在2016年完成了2000公里长途无人驾驶首试,并预计在2018年推出旗下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预计到2025年便可开始大批量生产;与此同时力推电动车的比亚迪也已在与百度合作研发。
另一科技互联网企业腾讯也于2016年3月23日联合富士康和郑州和谐汽车在河南郑州共同签署了《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之前,腾讯和富士康已经共同投资注册了电动汽车公司Future Mobility。
同年9月,一汽大众携手奥迪,分别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在上海正式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深入融合。
另外,核心专利技术是竞争力的根本。新兴领域中专利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最易量化的指标之一。
从清华大学举办的2017全球无人驾驶大会上发布的专利技术报告来看,近十年来,专利申请数量正呈现新一轮加速上升的趋势。但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跨国企业的巨头手中。
丰田、通用汽车、戴姆勒、博世、日本电装、大陆等传统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巨头积累了雄厚的研发实力,在专利储备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此外,信息通讯公司和新兴的技术初创企业纷纷跨界进入,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放眼全球,中、日、美、德、韩五国的专利申请量占绝对优势,中国是目前该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在专利技术研发方向上,德国进行了全面的专利布局,美国和日本也各有侧重,而中国的技术创新点并不突出。随着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迅速打开,中国将面临国外先进技术及产品占领市场的挑战。因此,中国企业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水平势在必行。
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无人驾驶要想产业化,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居高不下的成本。以“无人驾驶车”中的三大件:激光雷达、高精度GPS、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来计算,每个激光雷达的价值高达10万美元,一台测试车至少要装备10个这样的雷达;GPS和惯性导航加起来也不少于15万美元。所以,一辆真正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就算真的能上路,目前的造价下也根本不是大众消费的起的。
-
新能源汽车背后被忽视的碳排放2023-11-30
-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23-11-30
-
混合动力汽车的六大关键技术2023-11-30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有缺点对比分析2023-11-30
-
燃料电池汽车前景如何2023-11-30
-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2023-11-30
-
燃气汽车的日常维护2023-11-30
-
动作频频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小目标”如何实现2023-11-30
-
后补贴时代 电动汽车零部件出路在哪?2023-11-30
-
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大规模推广2023-11-30
-
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等排放标准更严格2023-11-30
-
河北燃气汽车加气设施建设提速2023-11-30
-
我国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有利条件2023-11-30
-
今年将引进换购纯电动汽车1230台2023-11-30
-
核能汽车一辈子只充一次电现实吗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