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最严监管下迎后补贴时代 新能源汽车驶入过渡期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7-06-26 10:32:02
热度:

最严监管下迎后补贴时代 新能源汽车驶入过渡期 从2016年初开始,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新政风暴。2017年3月7

从2016年初开始,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新政风暴。2017年3月7日,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对骗补问题,财政部高度重视,已经对部分骗补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
 
  自2009年开始推广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已步入第九个年头。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
 
  傲人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国家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但也正是因着这股热浪,许多心怀不轨的商家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大肆骗补。
 
  经过了初期的混乱,我国逐渐完善了相关补贴政策,进而转入了后补贴时代。伴随着严打,新补贴政策逐一落地,骗补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2017年初,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部委展开对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闲置车辆运行情况的核查工作。此次核查将形成结果公示,并根据不同的车辆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助清算。
 
  处置闲置车辆,清查骗补遗留问题
 
  2017年5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报送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闲置车辆情况的通知》,其附件《闲置车辆涉及企业及信息参考表》也披露了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认定有闲置情形的车辆相关信息。该批闲置车辆涉及到来自24个省市的69家车企,共有51654台。
 
  该举动可谓是2016年闲置车辆清查行动的一大成果。
 
  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示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是四种典型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行为。
 
  据经济观察报披露,2016年存在车辆闲置情况的企业(包括关联方企业和终端用户企业)共89家,涉及补贴资金达42.826亿元。
 
  呼吁清查骗补的声音越来越高,清查闲置车辆是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重要的一步,也是落实补贴新政的必要步骤。
 
  闲置车辆的处理过程
 
  总结整个处置闲置车辆的过程,简单的来说,就是政府先清算出闲置车辆的具体情况,并依照该数量将之前预拨下去的补贴收回。然后再按照新规为符合标准的、再度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发放补贴。
 
  闲置车辆的回顾清查闲置车辆的过程,四部委的整个行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步,彻查车企情况,统计闲置车辆数量
 
  2016年初,财政部组织力量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本次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并抽查了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状态。
 
  检查发现,一些企业涉嫌骗取财政补贴,不少车辆在领取补贴后处于闲置。
 
  第二步,分两种情况设置处理办法
 
  2016年9月,根据检查的结果,主管部门对闲置车辆存在的两种情况分别作出了处理方法。
 
  1,处置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车辆
 
  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车辆,是指对于车辆符合出厂标准,但出售对象是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且车辆闲置、提前谋取补助企业的相关车辆。
 
  对此,收回已拨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待车辆销售给终端用户并实际运行使用后,再按实际交付并运行使用年度的补助标准申报清算。
 
  2,处置终端用户闲置车辆
 
  终端用户闲置车辆,是指车辆交付给终端用户但实际未运行使用的(不含租赁公司类),以及车辆处于返厂闲置状态的车辆。
 
  对此,暂按正常补助标准的50%清算,下一年度实际运行使用后可按程序申报其余50%补助资金,如仍处于闲置状态的,取消补助资格并追回已拨付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第三步,根据运行情况,政府再返还补贴
 
  5月23日,四部委发布《关于报送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闲置车辆情况的通知》。这份通知,对已认定为闲置情形的车辆运行情况进行核查确认,从而根据是否实际运行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助清算。即是说,披露的51654台闲置车辆,如果能实现实际运行,则可以拿到全部的或者剩余的50%的补贴。
 
  此时补贴已由政府收回,但闲置车辆一旦被证实已经投入运行,企业依旧可以获得原来的补贴。最终鼓励闲置车辆在终端实现实际运行。
 
  对闲置车辆不一棒子打死,说明国家意在打击骗补的行为,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方针没有变。只是进一步完善了补贴政策,使政策得到更灵活地执行。
 
  打击骗补从源头入手
 
  此次清查闲置车辆,既是在处理遗留问题,也是在为新政落地奠定良好基础。
 
  回首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化,可知是经历了一个由“售前补贴”转变为“事后清算、先查后补”的调整过程。
 
  最初模式,按季预拨
 
  2013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遵循“按季度预拨”的政策,每季度末依据上一季度的销售情况预拨补助资金。同时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商用车以车身长度为衡量补贴的标准。此时标准太过粗放,大量骗补行为也随之产生。
 
  据了解,在2015年时,只要企业预先上报新能源车产销计划,就能先得到70%补贴,年底再根据实际销量多退少补。中央如此大的推广力度,对投机者而言,无论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可操作的空间都很大。
 
  这种补贴预支的宽松模式导致大量企业试图“钻空子”。引发社会舆论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的热议。
 
  调整期、过渡期
 
  2016年是酝酿新政的重要年份。在这一年,四部委多次与企业碰头,商议如何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最终确立了“先查后补”的思路。
 
  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骗补行为,就暂停新能源补贴的发放,一些企业因为包括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示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四种骗补行为不仅拿不到补贴,且面临巨额罚款。
 
  补贴发放变成按年预拨。此外,开始实施的补贴退坡政策。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和最高时速为主要指标,商用车改变了此前单纯以长度作为标准的补贴方法,增加了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的考核。
 
  另一方面,政府释放明显信号,加快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
 
  2016年年底,有企业称,四部委将在补贴申请流程上作出调整。企业先行销售,电车上牌后,还要将运营数据上报,然后再根据上报数据核对,核查无误再发放补贴。
 
  “售前预支”改为“售后清算、先查后补”
 
  2017年开始,财政补贴政策进行重大完善,提高技术门槛,鼓励技术进步,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同时,明确地方主体责任,提高整车续驶里程门槛、动力电池新国标等,以期提高推荐目录门槛。
 
  除此之外,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加强对各地资金申请报告审核和推广情况核查,尤其重视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将实际运行里程作为重要的补贴参考标准,车企的骗补行为无所遁形。
 
  一言以蔽之,从最初的事前补贴逐渐转变为事后清算,运行情况被视为重要的参考,这一转变给车企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但也促使车企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优胜劣汰。
 
  新能源汽车行业监管趋严,补贴政策也逐步完善,但只有经过切实有效的执行,政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依据2016年12月29日《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里的最新规定,每年初,生产企业提交上年度的资金清算报告及产品销售、运行情况,层层部门审核并重点抽查,最终财政部根据核查报告按程序拨付补贴资金。
 
  于是乎,2016年度销售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在2017年初进行补贴申报。这批车辆也成为首批施行“先查后补”政策的车辆。
 
  5月17日,首批申报补贴的结果出炉。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的公示》,有8979辆车因与公告参数不符、行驶不满3万公里等原因,被削减或取消补助,涉及资金5.55亿元。
 
  可以说,在2017年初进行2016年度新能源车的申报工作,正是最新的补贴政策地实施落地。
 
  在未通过审核的原因中,“行驶不满3万公里”这一项引人注目。这说明,同样出自于2016年末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的“3万公里政策”,已经得到了有效执行。
 
  把车辆实际运行情况与新能源汽车补助挂钩,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此番被削减或取消补助涉及的企业和数额之多,也展现出政府审核力度加强,打击新能源骗补的决心和力度之大。
 
  变化后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和推广目录,被称为是“史上最严标准”。随着各项规定在2017年逐一落地,既可以打击骗补的企业,同时也促使新能源汽车技术性能提升,行业得到有效地引导和规整,让我们看到后补贴时代的美好前景。
 
  即便是后补贴时代,规定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对于政策漏洞依旧要及时修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才能有效规避。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仍依赖于政策导向,补助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境况。政策约明晰,车企才安心。


2017中国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火热招商中

2017中国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技术发展高峰论坛,7月26日深圳坪山金茂园酒店开幕。届时云集宇通、比亚迪、湖南中车、北汽、吉利、东风、江淮、奇瑞、长安、南京金龙、安凯汽车、北汽福田、成都雅骏、申龙客车、大小金龙、河北长安、猛狮、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微特利、英威腾、力朗电池等企业技术总工和重庆车检院专家就整车、关键零部件测试评价及技术研讨;整车EMC测试评价系统解决方案!点击此处查看详情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