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2017动力电池格局:“三期叠加”特殊阶段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7-06-07 11:30:24
热度:

2017动力电池格局:“三期叠加”特殊阶段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整车四成以上,且与续航里程参数等密切相关。可以说,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已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整车四成以上,且与续航里程参数等密切相关。可以说,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国能否实现汽车“强国梦”的关键。近些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2015年的“疯狂”,2016年的“纠结”,2017年正面临行业“洗牌”的关键期,政策和市场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影响尤为引人关注。

动力电池如何突围“三期叠加”

随着年初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政策的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补贴2.0时代,即所谓“后补贴时代”。补贴额度比2016年退坡约20%,单车地方财政补贴额不得超过中央的50%。按此推算,单车最高可产生4万多元的价格差。同时,补贴门槛大幅提高,普惠性政策转向优胜劣汰,财政资助向市场化激励机制转变。

在“后补贴时代”,对处于整个产业链中游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开始逐渐走出“温室保护”,局面也随之“变天”。不仅腹背受到夹击,且利润出现萎缩,行业竞争壁垒增高,市场空间变得拥挤。2017年已成为动力电池行业“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即“政策消化期”、“价格博弈期”和“行业洗牌期”。

首先要说的是“政策消化期”。补贴新政首次引入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指标作为补贴门槛和参考标准,对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对于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系统能量密度高于115Wh/kg的给予1.2倍补贴。这使整车厂以及动力电池企业直接面临改造产品、技术路线乃至生产线的压力。实际上,绝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在2017年第一季度已对产品及技术路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包括电芯规格、PACK方案、技术路线等。这些消化政策的措施,进入第二季度后依然在持续。接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可能还将面临新一轮政策调整,而这同样考验着产业链上的动力电池企业。

第二是“价格博弈期”。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目前,处在产业链上游的碳酸锂、电解液、钴等原材料价格飙升,直接加重了电池厂商的成本负担。而产业链下游的整车企业在诸多压力之下,竭尽所能倒逼电池厂商下调价格,希望把补贴退坡的压力转嫁给电池厂商。在这种“上挤下压”、“双重夹击”的尴尬局面下,动力电池企业陷入与上下游双方的“价格博弈”,这非常值得持续关注。

第三是“洗牌期”。2016年,动力电池产业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局面,表现为优势企业及精铸产品十分紧缺,但低端产品严重过剩。补贴新政的出台以及产业上下游之间的价格博弈,将进一步加剧过剩。在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等多重压力下,动力电池行业已陷入严峻的“洗牌”期,2017年正是关键的“洗牌”、整合之年,整个行业已开始从“野蛮增长”向有序发展过渡。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