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企业遭困扰 背后都是政策惹的祸?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7-06-05 06:36:27
热度:

动力电池企业遭困扰 背后都是政策惹的祸?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2017年已来到四月末,又来到诸多锂电上市企业一季度业绩报表集中发布的时候。只不过,与去年动力电池上市企业利润普涨,全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2017年已来到四月末,又来到诸多锂电上市企业一季度业绩报表集中发布的时候。只不过,与去年动力电池上市企业利润普涨,全线飘红相比较,今年部分动力电池上市企业的业绩报表却略显暗淡,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整个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应收账款高企困扰动力电池企业

然而,除了利润下滑,应收账款高企也困扰着整个动力电池行业。以国轩高科一季度业绩报表为例,公司2016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24.1亿元,而到了2017年3月31日应收账款猛增至33.4亿元,增幅高达38.85%。

国轩高科在业绩报表中提到,应收账款增加主因是受到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影响,整车厂商付款延迟所致。而长信科技所青睐的标的比克动力,其资料显示2016年实现营收23.9亿元,净利润4.51亿元,而应收账款却达到惊人的16.99亿元,占到同期营业收入的71%。

与国轩高科如出一辙,对于激增的应收账款,比克动力的解释是,应收账款激增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到位时间延缓的影响。

都是政策惹的祸?

此前,某杂志曾经做过锂电设备企业回款难的专题。照目前情况来看,账款难收不仅仅存在于设备企业,也包括动力电池企业甚至是上游材料企业。国轩高科和比克动力将应收账款增加的主因归结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到位延时,整车厂商延迟付款所致,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

整车厂之所以延迟付款,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密切相关。去年年底,新能源车的补贴方式由此前的预先拨付更改为事后清算的形式,使得补贴周期延长。今年三月份,更是加上了非个人用车行驶里程需达到三万公里才能申请财政补贴的硬性标准,使得补贴到位的周期变得更加不确定。

本来,不管是采用事后清算的方式也好,还是三万公里行驶里程硬性标准也罢,都是为了打击存在于行业内的“骗补”行为,出发点是好的。然而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却使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受到影响。初步预计,新能源车企想要申请并拿到补贴,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政策调整后,新能源车企前期需要垫付的资金增加,少则数十亿多则上百亿。不少新能源车企由于无力承担如此大的资金压力,必然会将资金压力向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厂商传递,延迟付款导致动力电池企业应收账款大增。”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然而现实是,2017年只是补贴新政实施的第一年,未来动力电池企业会不会承受更大的应收账款压力,不得而知。不过笔者还注意到,动力电池企业由于新能源车企付款延迟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然而当前相关新能源车企应收账款的压力同样也不小,资金压力不仅仅体现在垫付资金方面。

以新能源车企巨头比亚迪为例,截止2016年末,比亚迪应收账款的金额达到惊人的417.6亿元,占到比亚迪总资产比例28.79%。而在2015年末,其应收账款金额仅为215.2亿元,占到总资产比例的18.63%,增幅接近50%。

比亚迪称,营收账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汽车业务销售大幅度增加,导致应收账款相应增加及新能源汽车应收补贴款回款缓慢所致。

其实从比亚迪应收账款的增加可以看出,当前新能源车个人消费的比例较低,其最大的市场主体来自于政府采购,而通常政府款项的拨付都有固定的审批手续和相关流程,回款的时间相对都比较长。

或许有人会说,比亚迪的例子不太恰当,毕竟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都是自家的电池。换位思考,欠自家人的钱不是钱么?如果新能源车企都不能顺利回款,自然没有多余的资金回款给动力电池企业。

与此同时,来自产能过剩方面的压力同样不可忽视。当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动力电池企业,规划产能超过170GWH。由于受补贴政策调整、推荐目录重审等因素影响,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8万辆和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7%和4.7%。

新能源车销量下滑,导致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市场不景气,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为保障现金流,动力电池企业开始拉长应付账款周期,导致整个锂电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总额在不断攀升,而这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可以说,今年动力电池企业的日子都不会好过。除极个别企业外,大家普遍都会存在资金方面的压力。”某研究院负责人表示,除了补贴发放的周期延长,很多动力电池企业的能量密度根本达不到补贴的要求,或者说只能拿到最低档的补贴,这无论是对于新能源车企业还是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